English

江西唐代洪州窑考古再添硕果

1999-04-09 来源:光明日报 王绍雄 我有话说

本报讯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系的专家学者,在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江西丰城唐代洪州窑的寺前山窑遗址新近发掘发现的东汉、三国和西晋一批窑炉和青瓷器证实,江西丰城港塘一带东汉窑群应是中国瓷器烧造的最早发源地之一。新近出土的一批西晋匣钵和西晋洪州瓷珍品又将窑炉使用匣钵装烧技术从南朝推前到了西晋,使用匣钵是中国陶瓷烧造史上的一大技术创新。该址最近已建起了保护房,并开始接待游客。

专家们先后对洪州窑进行了三次重点考古发掘(本报曾于1992年12月17日和1994年1月7日分别对前两次发掘作了报道),他们一边发掘,一边整理研究,一边和当地政府一起采取措施保护古窑址。

洪州窑曾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洪州窑瓷器深受当时社会的欢迎。据《新唐书》记载,唐天宝二年,陕郡太守兼转运史韦坚献南方各郡土特产品,其中豫章郡(洪州)名瓷、酒器、茶碗漕运长安“望春楼”下,深得唐玄宗赞赏。对洪州窑的所在地问题,中外考古学者观点不一。一说南昌;一说景德镇;一说弋阳。莫衷一是,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一段空白。

三次考古发掘共开探方27个,总揭露面积568平方米。出土各类窑工具和青瓷器11985件。揭露隋代和唐代窑炉5座,其中保存较好的2座已妥加保护。出土器物有青瓷壶、钵、碗、盂、砚、杯、盏、豆盘、唾壶、薰香炉、盘口壶、盘和七联盂等。瓷质细腻,施釉莹润。新出土的青瓷双水盂圆砚更是稀世珍品,已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珍品展在北京展览。洪州窑青瓷器划花、印花、刻花和堆塑技艺高超独到。常见的花纹有重圈、莲瓣、重圈间水波、梅花、篦纹、弦纹、月华(法轮)、柏树、蔷薇等,均为唐代盛行的图案。这种类繁多的产品、奇特的造型、工整匀称的图案装饰,足以表明洪州瓷在唐代的制瓷工艺上已达到新的水平。它纠正并补充了陆羽《茶经》记载的谬误与不足。有力地证实了唐代洪州窑的所在地就是在今天丰城曲江和同田等乡(镇)辖区一带。日本学者藤冈了一觅寻的青瓷莲瓣纹盘已成迭的在丰城曲江罗湖寺前山一带发现。藤冈了一亲自到洪州窑考察,见到此类青瓷大盘时赞不绝口。洪州窑出土的各个时代的匣钵形制具有明显的时代差异,它表明洪州窑至迟在西晋时期就已使用了匣钵,它将中国使用匣钵装烧瓷器的工艺时间大大提前。

通过考古调查与发掘证实,洪州窑规模宏大,丰城市所属5个乡镇18个自然村,分布着20余处古瓷窑场,其中大部分分布在赣江、清丰河山溪和与新建毗邻的锦江药湖一带。它们以赣江为纽带,基本连成一体。洪州窑历史悠久,从东汉至晚唐五代,制瓷时间长达800余年。洪州窑瓷器器形繁多,图案布局规整,压印、刻剔、镂孔和堆贴等烧造技法很高,在南朝等时期可与越窑相媲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